摘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据统计自2000年起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增长趋势[1].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肿瘤的集合体,包括多种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浸润性导管癌(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现指非特殊型浸润性癌),约占82%,其次是浸润性小叶癌(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ILC),占 5%~15%[2],两者在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及治疗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与IDC相比,ILC患者的发病年龄大,肿块大,易多灶/多中心发生;易呈现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HER2阴性以及低增殖指数;远处转移常发生在腹膜、胃肠道、盆腔器官(子宫及卵巢)、脑膜等[3].目前鉴别IDC和ILC主要依据镜下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其中免疫组织化学主要检测E-钙黏附蛋白( E-cadherin)及p120表达:ILC表现为E-cadherin低表达或不表达,p120胞质表达;IDC表现为E-cadherin高表达,p120胞膜表达.但仍有少部分肿瘤表现为不经典的镜下形态或免疫组织化学,如多形性小叶癌,目前认为其作为ILC的一种变异型,拥有与高级别IDC相似的镜下形态,但E-cadherin阴性,这部分病例往往p53及HER2阳性,激素受体阴性,侵袭性强[4].一部分高级别的IDC可以表现为E-cadherin表达缺失,这部分病例往往更具侵袭性特征(肿瘤大、高级别、三阴性等),此外还有近10%的ILC可以表达E-cadherin[5],经典的镜下形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尚无法很好地鉴别这些肿瘤[6],因此需要寻求ILC和IDC两者更深层的差异,从而更好地区分这两种组织学类型.本文将对ILC及IDC之间存在的分子特征差异进行综述.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