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艺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90);唐绍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王丽(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90);闫亚彬(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90);周先荣(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90);
摘要
目的 子宫内膜样腺癌伴性索样结构和玻璃样变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一种少见的组织学形态,易与子宫癌肉瘤等相混淆,通过认识此类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避免误诊.方法 收集5例发生于子宫的内膜样腺癌伴性索样结构和玻璃样变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分析病变的组织学特征及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 5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9~39岁(平均年龄33岁).4例行子宫切除的患者中,3例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为ⅠA期、1例为ⅢC1期;另1例患者为刮宫术标本.5例肿瘤中均含有经典的内膜样腺癌成分,组织学分级4例为Ⅰ级、1例为Ⅱ级,同时其10% ~ 60%的区域含有性索样结构和玻璃样变的组织成分.性索样区的细胞为上皮样、纺锤形及梭形等细胞形态,其与内膜样腺癌一起可呈现出双相型分化的组织学特点,且内膜样腺癌区与性索样区具有不同的免疫组织化学特点.4例患者有随访资料,随访时间7 ~68个月(平均26.5个月),随访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 子宫内膜样腺癌伴性索样结构和玻璃样变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患者发病年龄较轻、预后较好,但性索样结构的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