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篇首: 50年来我国血液病理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以下对50年来我国在骨髓和脾脏方面的(非淋系)血液病理学研究进展作一回顾与展望.1932年美国Forknet在我国建立第一个血液实验室,195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成立,近30年全国各省市已有数十个血液学(病)研究单位.血液病临床病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骨穿涂片(BMA)细胞学、骨髓活检(BMB)组织学和尸体解剖病理学.BMB方法最早在1903年由Pianese等建立并逐步改进,当时血液病诊断主要靠BMA,直到上世纪50年代国内才将BMB逐步应用于临床.70年代初中国医学科学院四川分院血液学研究所将BMB技术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纤维化(MF)、骨髓转移癌等疾病的诊断与研究.张志宏和杨崇礼教授主编的<血液病造血组织病理学图谱>是国内血液病理学的一个里程碑[1].随着科学技术交流加快,电镜、塑料包埋切片(PES)、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等技术广泛应用,血液病理学研究发展迅速.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