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63例临床病理分析
Ayata G,Ithamukkala S,Sapp H,Shaz BH,Brien TP,Wang HH,Antonioli DA,Farraye FA,Odze RD
Abstract
上皮样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EMPNST)罕见,与普通型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不同,表现为弥漫性S-100蛋白阳性、罕见与NF1相关并偶尔起源于神经鞘瘤。少部分肿瘤INI1表达缺失。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大样本EMPNST,进一步明确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信息。会诊病例中63例明确诊断为EMPNST,包括男性33名和女性30名;平均年龄44岁(范围6岁至80岁);其中1例曾诊断有NF1;另1例病人,在其12年临床经过中曾有过3个看似独立的原发性EMPNSTs;肿瘤中位大小为3cm(0.4cm至20cm);最常见于下肢(30/63,48%)和躯干(16/63,25%);大多位置表浅(5例位于真皮,38例位于皮下),15例位于筋膜下,5例位于内脏。镜下,肿瘤由相对一致而明显异型上皮样细胞组成。大多呈小叶状生长,小叶和细胞巢周围为黏液样和/或纤维样间质。肿瘤细胞呈圆形、多边形或卵圆形,细胞核圆形空泡状,丰富的嗜双色性或淡嗜酸性胞浆。1/3病例局灶可见梭形细胞。大多数肿瘤(55/63,87%)可见显著的细胞异型性:不规则空泡状细胞核,核仁明显。核分裂像1个~46个/10 HPF(中位数,5个/10 HPF),7例可见不典型核分裂像。17例肿瘤可见坏死。12例肿瘤与神经有关。9例肿瘤起源于神经鞘瘤(6例普通型,3例上皮样型),1例起源于神经纤维瘤(NF1患者)。所有肿瘤表达S-100蛋白,大多呈强阳性和弥漫性着色(87%,55/69)。无黑色素细胞标记MART-1/Melan-A(0/58)、HMB-45(0/ 57)和MiTF(0/9)表达。其他免疫标记结果包括不同强度GFAP(24/40,60%)和EMA(4/29,14%)表达,而角蛋白阴性(0/33)。67%(35/52)的肿瘤中INI1表达丢失。大多经手术切除,13例同时接受了化疗和/或放疗。31例有随访资料,随访时间3个月至20年(中位,36个月),22例患者无病存活,9例局部复发,其中3例最近随访(分别为术后44个月、19年和20年)均无病存活。5例出现远处转移,4例死于疾病(包括2例不能手术的复发肿瘤)。复发、转移和疾病相关死亡与肿瘤发生部位和深度无关。总之,EMPNST是形态学独特的MPNST亚型,虽然发病年龄和部位分布较广,但大多见于成人下肢或躯干。多数位于浅表软组织,S-100弥漫阳性,2/3病例显示INI1缺失。现有随访资料显示,无论肿瘤浸润深度如何,EMPNST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均相对较低。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