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肿瘤抑制蛋白SMARCB1(INI1 / BAF47 / SNF5)表达缺失,最初发现于儿童恶性横纹肌样瘤发现,目前在相当部分经典型和近端型上皮样肉瘤及肌上皮癌也有发现。上皮样肉瘤和肌上皮癌很少见于外阴,通过免疫组化(IHC)检测SMARCB1蛋白丢失或分子遗传技术观察SMARCB1基因改变的研究较少。我们研究了14例外阴SMARCB1缺失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和分子遗传学特点。复习所有病例常规染色切片,并进行广谱细胞角蛋白、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S100蛋白、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结蛋白和SMARCB1免疫组化染色。对能够获得足够样本的12例进行了SMARCB1基因多重连接探针扩增和DNA测序。14例外阴肿瘤发生于成年女性(平均年龄46岁,从22岁至62岁),病变范围1.1cm至8.8cm(平均4.7cm)。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结果分为经典型上皮样肉瘤(n = 1)、近端型上皮样肉瘤(n = 6)、肌上皮癌(n = 4)和“外阴SMARCB1缺乏肉瘤,非特指”(n = 3)。1例肌上皮癌显示不同程度横纹肌母细胞分化。所有检测的病例均显示部分或完全SMARCB1缺失(纯合性缺失:9例;杂合性缺失:3例)。1例杂合缺失还表现有外显子5 的c.528delC突变。3例肌上皮癌还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检测EWSR1重排,结果为阴性。随访(13例,5-72个月,平均31个月)结果显示,3例死于疾病;1例因肿瘤转移不能手术而带瘤存活;1例存活伴有影像学发现广泛淋巴结转移, 8例无病存活。我们得出结论:虽然有些病例分类困难,外阴SMARCB1缺失肿瘤主要包括上皮样肉瘤和肌上皮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和SMARCB1缺失类型之间无相关性。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