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杂志 > 正文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黄曦(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病理科,芜湖,241001);卢林明(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病理科,芜湖,241001);汪向明(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病理科,芜湖,241001);梅晶晶(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病理科,芜湖,241001);

摘要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SPPT)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组织起源。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并回顾性分析11例SPPT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11例SPPT中女性10例,男性1例,年龄17~60岁,平均33岁。肿瘤切面均为囊实性,有包膜,直径3.2~10.0 cm。镜下肿瘤由乳头区和囊实区混合组成,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标记表达EMA (1/11)、vimentin (10/11)、NSE (11/11)、Syn (7/11)、CgA(1/11)、CD56(11/11)、CD10(11/11)、PR(9/11)、CD99(9/11)、α-AT(11/11)、β-catenin(11/11)、E-cadherin(11/11)、Cyc-lin D1(11/11)、c-Myc(11/1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112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并存活至今。结论 SPPT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少见胰腺肿瘤,可能来源于多能干细胞,其发生与β-catenin通路关系密切;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对SPP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摘要

全文链接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