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杂志 > 正文

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32例临床病理分析

张银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乌鲁木齐,830011);赵峰(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乌鲁木齐,830011);王维娜(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乌鲁木齐,830011);杨丽丽(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乌鲁木齐,830011);马晓梅(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乌鲁木齐,830011);陈海霞(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乌鲁木齐,830011);梁莉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乌鲁木齐,830011);陈定宝(830011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
阅读:619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4年43卷9:623-624 

摘要

囊内乳头状癌(ICPC)的概念于1983年由Carter等[1]首先提出,被认为是导管内乳头状癌( IPC )的亚型。 Hill 和Yeh[2]研究显示,ICPC肿瘤周缘完全缺乏或仅见少量肌上皮细胞,不同于导管内乳头状癌,提出了包被性乳头状癌(EPC)的概念。2012版WHO乳腺肿瘤分类[3]引用了EPC的定义,将其列为单独病种。我们回顾性分析32例EP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

摘要

全文链接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