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杂志 > 正文

乳腺肿瘤膨胀性侵袭的形态学改变及其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张祥盛(264100,山东省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病理科);丁华野(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
阅读:817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4年43卷5:291-295 

摘要

一、肿瘤侵袭的概念
  侵袭是肿瘤的生长方式,一般分为两类:(1)浸润性侵袭( infiltrative invasion ):这是肿瘤的经典性间质侵袭方式。长在表面和深部的恶性肿瘤,像蟹足状或像树根长入泥土、石缝一样侵入到周围组织或血管淋巴管内,常无明显的界限,无包膜,不易推动,手术不易切净,易复发,表现为癌细胞呈单个、簇状、不规则条索状或腺样穿破基底膜,破坏固有间质,杂乱地穿插浸润,间质反应明显,可引起促纤维组织增生、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增生或硬化性间质反应。这种侵袭方式破坏固有组织,也称为破坏性侵袭( destructive invasion)。(2)膨胀性侵袭( expansile invasion ):这是新近提出的一种对癌的侵袭方式的描述,反映了对癌肿侵袭方式的新认识。最初提出的膨胀性侵袭是指恶性腺体在固有组织中极度内生性和外生性生长的结果。膨胀性侵袭最先用于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鉴别诊断。随着研究的深入,膨胀性侵袭已成为卵巢原发性黏液腺癌、卵巢或子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重要特征,表现为癌组织呈复杂的腺样/迷路样、筛状、乳头状或绒毛腺状排列,增生融合的腺体推挤性压迫、破坏周边组织,病灶内腺体之间间质稀少或缺乏,边缘较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楚,无明显间质反应,是一种推挤间质以致间质消失的侵袭模式。由于主要改变为腺体的融合,又称腺体融合性侵袭( invasion of confluent glandular pattern )。

摘要

全文链接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