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杰(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梁智勇(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孟芝兰(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罗玉凤(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曹金伶(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杨春明(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刘彤华(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
摘要
目的 研究乳腺管状小叶癌(TL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间病理诊断包含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病例97例,从中筛选出8例TLC.对8例TL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p53、E-cadherin,CK34βE12及CK8在TLC中的表达.结果 TLC的发生率占同期乳腺癌患者的1.0% (8/880).患者平均年龄59岁(45~ 79岁),多无临床症状而于体检时发现.乳腺B超常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结节,边缘多有毛刺;镜下由均匀一致的小细胞交织排列成小管状、单排索条状或单个散在细胞,浸润纤维性间质或小时间及小叶内间质,并围绕导管呈环靶状排列.近周边可伴有细胞形态相似的低-中级别上皮内肿瘤:包括小叶原位癌、导管内癌及导管内乳头状癌等.免疫组织化学多表达ER(7/8)、PR(8/8),均不表达HER2和p53.不论管状结构还是条索状结构,多一致地表达E-cadherin(7/8)、CK34βE12(5/8)及CK8(8/8).8例中有2例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中7例术后随访28 ~ 75个月,患者身体状况均良好,除1例术后60个月发现对侧乳腺新生肿物,但至今未予治疗外,其余病例均未见进展性病变.结论 TLC是一种极少见的兼具小管癌及小时癌病理形态特征的特殊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常一致地表达ER、PR、E-cadherin、CK34βE12及CK8等.充分认识TLC有助于及时准确地做出病理诊断.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