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杂志 > 正文

肺类癌型微小瘤的临床病理及其形态发生分析

王军臣(200120,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病理科);施达仁(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符雪莲(200120,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病理科);卢婉平(200120,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病理科);石凤娟(200120,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病理科);鲁昌立(200120,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病理科);

摘要

目的描述肺类癌型微小瘤的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探讨其发生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对3例支气管扩张症(支扩)伴发微小瘤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另11例支扩和2例正常肺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其特异性标志物和标记气道上皮内神经内分泌细胞(NECs).结果肺类癌型微小瘤多为散发多灶性镜下结节,呈簇状、巢状或索团状,分布于支扩受损的支气管壁旁、细小支气管周围和瘢痕化的组织中;由短梭形或小圆形细胞构成,核呈圆形、椭圆或长椭圆形,染色深;胞质弱嗜酸性;细胞嗜银性强;强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素、降钙素、胃泌素等神经内分泌性标志物,小灶性表达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5-羟色胺(5-HT),弱表达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S-100.微小瘤旁气道黏膜上皮NECs明显增生,比不伴微小瘤的支扩肺和正常肺气道黏膜上皮内NECs计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肺微小瘤具有周围型典型性类癌的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可能是典型性类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它的发生可能与肺慢性损伤导致慢性缺氧刺激NECs增生有关.

摘要

全文链接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