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杂志 > 正文

中国人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家系hMSH2和hMLH1基因突变分析

蔡崎(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孙孟红(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付刚(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丁纯伟(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莫善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外科);蔡三军(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外科);任双喜(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闵大六(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徐晓丽(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朱伟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张太明(200032,上海,复

摘要

目的分析符合不同临床标准的中国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hMSH2和hMLH1基因种系突变状况,评价不同临床标准预示突变检测的敏感性.方法应用DNA直接测序对24个符合Amsterdam标准、15个符合日本标准家系先证者和19个符合Bethesda指导纲要患者(字系中仅1例患者)进行hMSH2和hMLH1基因种系突变检测.对检出突变的家系进行家庭成员的突变筛选.并对检出突变患者进行肿瘤组织突变的检测.结果在16例家系先证者中检测到6个hMSH2突变和11个hMLH1种系突变,其中12个突变是国际上尚未报道过的新突变.突变位于不同外显子中,其中6个突变位于hMLH1第14~16外显子.Amsterdam标准家系突变阳性率为50%(12/24),以日本标准所筛家系突变阳性率为3/15,以上两组家系以外的Bethesda指导纲要患者突变阳性率为1/19.突变类型包括移码突变、无义突变、剪接异常、框架内插入或缺失以及错义突变.基因突变与疾病共分离,检出突变家系先证者的肿瘤组织错配修复基因表现出3种不同基因型:(1)野生型等位基因丢失;(2)肿瘤组织基因型与生殖细胞一致;(3)突变型等位基因丢失.结论中国人HNPCC家系hMSH2和hMLH1突变谱广泛,突变类型多样,hMLH1突变较hMSH2突变多见,突变较为集中于hMLH1外显子14~16.不同临床标准预示突变的敏感性不同.突变基因型与疾病表现型共分离.家系成员中尚未发病的突变携带者应予密切监测.

摘要

全文链接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