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占西方国家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1],在我国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0%~60%[2].DLBCL是一类形态学、免疫表型、生物学特征以及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的侵袭性恶性肿瘤,这导致DLBCL患者在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和预后上存在很大差异.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在DLBCL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已经成为治疗DLBCL的一线方案.在R-CHOP方案治疗下,DLBCL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无病进展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明显延长,但仍有部分患者复发、耐药并最终死亡.研究表明,这部分高危/复发的淋巴瘤患者可能与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异常和差异,以及与肿瘤代谢相关的多个因子异常表达和信号通路调控异常有关,因此迫切需要从DLBCL代谢特征出发寻找更精准的预后评分,实现对DLBCL更准确的危险分层,防止对低危患者的过度治疗和指导高危/复发患者个体化精准治疗.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