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杂志 > 正文

重新评价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的组织学分级

程亮(DepartmentofPathology,Indiana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Indianapolis,IN46202,USA);赵明(浙江省人民医院病理科);

摘要

组织学分级是评估膀胱癌预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1]。自从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对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引入3级分级系统以来,尿路上皮癌的组织病理学分类和分级一直是争论的焦点[2-3]。1998年,国际泌尿病理协会( ISUP)针对膀胱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举行了一次共识会议,对1973 WHO分级系统进行了部分修正,并正式引入“低度恶性潜能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 PUNLMP)”这一诊断术语。1999年的WHO分类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类系统,除了引入PUNLMP之外,仍然保留了1973年WHO的3级分级系统。1973年WHO分类的1级肿瘤在1999年分类中被再分为PUNLMP和1级肿瘤,由此进一步造成了诊断和理解的困惑。随后的2004年WHO分类则延续了1998年ISUP的分类方法,将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分为四个范畴:乳头状瘤、PUNLMP、低级别癌以及高级别癌(表1)[1-3]。

摘要

全文链接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