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杂志 > 正文

CK5/6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陈定宝(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44);沈丹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44);虞有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44);王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44);宋秋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44);阚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44);

摘要

目的 探讨CK5/6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IDPL)中的表达情况及鉴别诊断意义,讨论Boecker提出的乳腺干细胞理论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WHO(2003)乳腺肿瘤分类标准对101例IDPL进行分类,大部分病例均含有1种以上病变.应用免疫组化进行CK5/6、CK18、SNA染色,观察其在不同类型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观察普通性导管增生(UDH)74处、柱状细胞病变(CCL)74处、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DH)49处及导管原位癌(DCIS)28处,共225处病灶;并观察33处正常乳腺组织.随着乳腺IDPL级别的增高,CK5/6的表达逐渐丢失,表达部位也不相同.在正常乳腺组织和UDH中,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基膜侧和近腔缘侧,UDH腺腔中的阳性细胞排列呈弥漫性、拼花状或马赛克状;ADH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基膜侧,腺腔内可见少量散在的阳性细胞;而低级别DCIS腺腔内阳性细胞完全消失,CCL腺腔内也见不到阳性细胞.结论 乳腺组织中存在着干细胞,CK5/6的表达部位、数目和方式的不同有助于乳腺IDPL的鉴别诊断.

摘要

全文链接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