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祥华(200433,上海市肺科医院病理科);孔洁(200433,上海市肺科医院病理科);朱美芳(200433,上海市肺科医院病理科);张韵(200433,上海市肺科医院病理科);陈晓峰(200433,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钟慈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物理学教研室);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PC)的病理诊断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对27例P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组织化学染色和光镜观察,12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27例中,2例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25例开胸探查,胶样病变2例,非干酪性肉芽肿病变25例,均检出新型隐球菌(CN).黏液卡红(MC)、过碘酸雪夫染色(PAS)、奥尔辛蓝(AB)和Grocott六胺银(GMS)染色隐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7.0%(20/23)、100%(27/27)、66.7%(18/27)和100%(23/23).透射电镜观察,CN均有荚膜形成,大部分结构简单,细胞器不发达,细胞退变;部分隐球菌有细胞核、核仁、线粒体和空泡;CN的检出率为91.7%(11/12).结论 PC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缺乏特征性,穿刺或开胸肺活检仍然是PC诊断的主要手段.光镜结合电镜观察以及MC、GMS和PAS组织化学染色,能对PC做出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