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性鳞样腺泡状肾细胞癌(BSARCC)是最近阐述的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特征的肿瘤。本文通过常规组织学、免疫组化、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CGH))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来自12家医院的21例病例。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53-79岁;肿瘤直径1.5-16cm;14例患者获得随访信息(随访1-96个月),5例发现转移性播散。所有肿瘤均由2种细胞群构成,排列呈器官样结构;缺乏胞浆的、小的低级别瘤细胞通常衬覆在腺泡状结构的里面,而胞浆丰富的、大泡状核的鳞状细胞排列呈致密巢状。9/21例存在从实性/腺泡状区域到乳头状结构明显的过渡。大的鳞状细胞构成的区域占整个肿瘤体积的10%到80%。所有肿瘤(21/21)均可见到伸入运动。免疫组化显示,所有病例均表达CK7、EMA、vimentin及cyclin D1。5例病例利用aCGH分析表明存在多种染色体数目变化(荧光原位杂交加以证实),均显示7号及17号染色体获得,另外不适用aCGH 分析的6例也出现这种改变。作者推断该肿瘤具有从RCC中的乳头状及大鳞片状细胞到完全进展为BSARCC的形态学谱系。鳞片状细胞中始终能观察到伸入运动。所有BSARCCs均表达CK7、EMA、vimentin及cyclin D1。cyclin D1抗体免疫组化表现为一种独特的之前尚未发现的染色模式。所有可分析的病例均出现多种染色体变异,包括7号及17号染色体获得,表明该肿瘤类似于乳头状RCC。一些BSARCCs临床上具有侵袭性,但是尚不能根据现有资料预测其预后。目前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改变强烈支持BSARCC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特征乳头状RCC的变异亚型。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