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肝细胞腺瘤与肝细胞局限性结节状增生具有某些相似的组织学特征,包括炎症,纤维性间质及小胆管反应。血清淀粉样相关蛋白在炎性肝细胞腺瘤中的表达与谷氨酰氨合成酶在肝细胞局限性结节状增生中地图式的表达可能有助于两者的鉴别,但这些标记的缺陷和局限性尚不清楚。我们分析了54例炎性肝细胞腺瘤,40例肝细胞局限性结节状增生及3例不确定性病变的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形态学分析表明结节状生长,纤维化间质,发育不良的血管及小胆管反应在局限性结节状增生中更常见,而小血管的扩张、出血、脂肪变性则在炎性肝细胞腺瘤中更为常见,但有时这些形态学特征会有重叠。大部分炎性肝细胞腺瘤显示出血管周和/或不均一的谷氨酰氨合成酶的着色 (73.6%),而其余的病例则显示出弥漫着色 (7.5%),不着色 (3.8%),或是与典型的地图状着色有细微差别的被称为假地图样着色的不均一着色 (15%)。在大部分炎性肝细胞腺瘤中可看到血清血清淀粉样相关蛋白的阳性着色 (92.6%),而只在小部分局限性结节状增生 (17.5%)有阳性着色。在90%的局限性结节状增生病例中谷氨酰氨合成酶表现为地图样着色,在其余的10%的病例中表现为假地图样着色。3例被归为不确定类型的病例显示出与局限性结节状增生相似的形态特征,但缺乏谷氨酰氨合成酶的地图样着色模式。这些病例都显示出谷氨酰氨合成酶不均一的假地图样着色模式及血清淀粉样相关蛋白的表达。我们的结果表明诊断错误可能是由于在炎性肝细胞腺瘤和局限性结节状增生中不同的谷氨酰氨合成酶染色模式或血清淀粉样相关蛋白表达所导致的。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