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其组织学来源.方法 回顾性研究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学部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诊断的93例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点、免疫标志物表达特征以及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和风险度,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同期5 239例肺切除标本中共发现93例微小脑膜瘤样结节,男性18例(19.6%)、女性75例(80.6%);年龄范围38~81岁,平均年龄58岁.病灶数目组别与就诊者年龄、性别、是否伴随肿瘤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发病部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右叶单发病灶最多,占4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曲线下面积(AUC)=0.584,P<0.05,理论cut‐off值11.5,建议适当的增加取材块数至少12块,将有利于该疾病的发现.肺间质内微小脑膜瘤样结节细胞常围绕正常的肺泡腔,伴有或围绕小静脉呈小簇状、旋涡状排列,形态学温和,55例进行免疫标记的病例中,微小脑膜瘤样结节细胞波形蛋白表达率100%,上皮细胞膜抗原、孕激素受体、CD56、Calponin也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而甲状腺转录因子1、突触素、嗜铬粒素A、广谱细胞角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CD34等均不表达,Ki‐67阳性指数均较低(<2%).危险度评估显示该病变不是肺浸润性癌(包括其他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P=0.100).结论 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形态学、免疫表型与脑膜瘤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二者是否为同一种疾病目前尚无定论.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应该是一种良性病变,是一种肺疾病周围的反应性病变,其作用有可能是一种效应感受器,调控小血管的开放与闭合,可能对伴随病变具有营养支持作用,为肿瘤细胞发生发展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