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杂志 > 正文

分泌型脑膜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蔡素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福建泉州,362000);张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05);吴春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福建泉州,362000);陈余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05);王鹏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05);胡力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05);张真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05);陈小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05);林琳(福
阅读:460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4年21卷4:198-201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泌型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3例颅内分泌型脑膜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分泌型脑膜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3 ~ 66岁,平均53.9岁.其中10例肿瘤镜下为脑膜上皮型脑膜瘤背景,并有2例伴发脂肪化生;2例为过渡型脑膜瘤背景;1例为微囊型脑膜瘤背景.肿瘤主要特征为灶性上皮细胞分化伴微腺腔样结构形成并内含嗜伊红分泌物质.免疫组化示嗜酸性分泌物CEA和EMA(+);组织化学示PAS和六胺银(+).随访2~66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分泌型脑膜瘤是发生于颅内的少见肿瘤,中老年女性好发,预后良好.嗜酸性分泌小体的出现是该肿瘤的重要诊断依据;除了PAS,六胺银染色也可以作为诊断分泌型脑膜瘤的重要组织化学方法.

摘要

全文链接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