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聪(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宋国新(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李明娜(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朱岩(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张炜明(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张智弘(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范钦和(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科);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总结后肾腺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利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分析8例后肾腺瘤,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影像学特点、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 患者女性6例,男性2例,年龄12 ~ 70岁,平均年龄43.6岁.肿瘤界清,均位于肾实质的皮质区,镜下观察见水肿的间质中嗜碱性瘤细胞排列成小腺泡状,灶性区可见乳头状结构,偶可见钙化或沙砾体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肿瘤细胞PAX2、波形蛋白均阳性表达,WT-1表达局灶或弱阳性5例、阳性2例、阴性1例,广谱CK表达阳性3例,CK7表达阴性7例、局灶阳性1例,CD10、肾细胞癌标志物(RCC)、上皮细胞膜抗原、突触素、嗜铬粒素A均阴性.7例Ki-67阳性表达<2%、1例局灶区约5%.8例获得随访,时间7 ~ 57个月,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 后肾腺瘤的诊断需依据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表现为波形蛋白、PAX2恒定表达,部分病例WT-1有局灶或弱阳性表达,Ki-67阳性表达率低,其诊断需有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支持.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