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200011);李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200011);李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200011);傅涵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200011);
摘要
目的 分析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MP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经病理复片诊断为MPA的161例临床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1例MPA中,152例为原发性肿瘤、7例为局部复发性肿瘤、2例为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灶.152例原发MPA中发生于腮腺85例、腭部39例、颌下腺21例、颊部3例、唇部2例、磨牙后区1例、上颌骨1例;男性95例,女性57例,男女比为1.7 ∶ 1;发病年龄为27~92岁,平均59岁.恶性成分的组织学类型包括肌上皮癌62例、非特异性腺癌59例、腺样囊性癌8例、黏液表皮样癌7例、导管癌3例、腺鳞癌3例、上皮-肌上皮癌3例、癌肉瘤3例、未分化癌2例、腺泡细胞癌1例、黏液腺癌1例.组织学高、中、低度恶性的分别为45、69、38例.同一肿瘤中恶性成分≤50%的为21例,>50%的为131例.侵袭性、微侵袭性、非侵袭性癌分别为106、10、33例.侵袭性癌、组织学分级与肿瘤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值均<0.01).结论 MPA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于腮腺;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渐大性肿块,以近期生长迅速为特征;组织学表现为常同时具有良性多形性腺瘤成分和恶性肿瘤成分,侵袭性癌多见,恶性成分常多于良性成分,恶性成分以肌上皮癌和非特异性腺癌为多见;侵袭性癌、组织学分级高度恶性者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