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篇首: 近年来在我国尖锐湿疣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误诊率的增加,在临床和病理外检工作中如何判断直径>0.5cm的乳头状或疣状鳞状上皮增生性病变,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如何区分疣状生长的鳞癌、角化棘皮瘤、疣状癌及巨大尖锐湿疣;如何识别和处理疣状癌的癌前病变及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各种鳞状上皮乳头状瘤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问题的关键是要对疣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有所认识.现结合我科近年来的材料和文献复习介绍如下. 1 疣状癌的本质与病因学研究 1939年Lowenstein首先将疣状癌称为Buschke-Lowenstein 巨大尖锐湿疣.指出其在形态学上细胞分化好,基底膜完整,无弥漫浸润性生长.在生物学行为上只复发不转移,因此本质上是疣而不是癌.1948年Ackerman报道了13例疣状癌,命名为Ackerman瘤.提出这是一种生物学行为良性的恶性肿瘤.1981年MoCoy报道了87例口腔黏膜发生的疣状癌,男75例,女12例,男女之比为6.25:1,大部分为60-69岁的老年人.Mocoy提出:疣状癌是一种分化好的鳞癌,但具有很强的浸润性和较高的复发率.这一观点至今被国内各种病理专著所采纳.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