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32);王翠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32);侯英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32);何德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32);徐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32);刘亚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32);胡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32);宿杰·阿克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32);曾海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
摘要
目的 胃肠道间质瘤(GIST)包括良性、交界性及高度恶性的广谱生物学行为,通过初步筛选恶性GIST与交界性GIST差异表达的microRNA (miRNA),探讨miRNA在GIST恶性转化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收集6例胃GIST标本,恶性组3例,交界组3例.用Agilent人miRNA寡核苷酸基因芯片V3(955个已知的miRNA)进行检测.选取恶性组与交界组之间4个差异表达最明显的miRNA,利用荧光即时定量PCR技术,在22个样本中进行验证.结果 恶性组与交界组相比较,相差倍数2倍以上且P值小于0.05的差异表达miRNA有14个,上调的有5个,下调的有9个.其中差异最明显,即P值最小的4个miRNA,分别为miR-221、miR-135b、miR-675 *、miR-218,前两者在恶性组中上调,后两者下调.荧光即时定量PCR在22个样本中验证显示,miR-221和miR-675*的差异倍数与基因芯片的结果基本相符.结论 通过miRNA芯片初步筛选和荧光即时定量PCR验证,显示miR-221和miR-675*在恶性和交界性GIST中的表达有差异性,提示两者可能与GIST的恶性转化有关,在GIST的生物学行为判断上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