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菊(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教育部乳腺癌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300060);牛昀(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教育部乳腺癌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300060);高玉霞(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教育部乳腺癌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300060);
摘要
篇首: 随着X线摄影技术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广泛应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检出率得到明显提高,在每年新诊断的乳腺癌中已占到了20%~30%.经及时治疗超过95%的DCIS患者可生存lO年甚至更长;但如果治疗不及时则约50%可进展为浸润性导管癌(IDC),预后明显变差.既然发生浸润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浸润是怎样发生的呢?什么样的DCIS容易发展为IDC?它们都具有哪些特征呢?对DCIS浸润机制的分子病理学研究可以加深对DCIS生物学行为的理解,提高对DCIS发展趋势的推断能力,有助于对不同浸润潜能DCIS的针对性治疗,并有效地阻止其发展为IDC.近年来DCIS的浸润机制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在此综述如下.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