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杂志 > 正文

BRAF V600E与CTNNB1基因突变在颅咽管瘤病理分型中的意义

许素素[1]王雷明[2]赵莉红[2]贺志立[2]宫丽平[3]卢德宏[2]滕梁红[2]

摘要

目的 探讨 BRAF V600E 与 CTNNB1 基因突变在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adamantinomatous craniopharyngioma,ACP)和乳头型颅咽管瘤(papillary craniopharyngioma,PCP)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76例颅咽管瘤确诊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nger测序及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 ARMS)荧光定量PCR检测颅咽管瘤两个亚型中BRAF V600E基因及β?catenin编码基因CTNNB1的突变情况;分析影响颅咽管瘤复发的因素.结果 67例患者中,ACP 53例,PCP 14例,4例出现多次复发,1例恶变为鳞状细胞癌.镜下观察:ACP出现特征性结构:栅栏状上皮、旋涡状细胞团、星网状结构、指状突起,鬼影细胞、湿性角化物等;PCP镜下被覆形态较单一的成熟鳞状上皮,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呈乳头状生长.β?catenin蛋白核阳性均出现于ACP中,常位于旋涡状细胞簇或鬼影细胞周围,阳性率为73.6% (39/53),在PCP中没有表达(0/14).Sanger检测β?catenin编码基因CTNNB1成功者46例,只在42.1% (16/38)的ACP中检测到CTNNB1基因突变,而PCP中未检出(0/8).BRAF V600E突变型蛋白胞质阳性均出现于PCP中(14/14),而ACP中均为阴性(0/53).ARMS?PCR结果显示,14例PCP中,BRAF V600E突变比例达13/14,而ACP中均未检出(0/53).共35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2~120个月(平均35个月),10例患者首次术后出现复发.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只有手术未全切与肿瘤复发相关(P=0.032),而病理类型、术后放疗及CTNNB1基因突变与肿瘤复发之间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 BRAF V600E与CTNNB1在ACP和PCP中的基因表达差异显著,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检测可很好地帮助颅咽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摘要

全文链接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