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杂志 > 正文

子宫内膜样癌中MELF浸润模式的临床病理意义

李玉梅[1]黄伟[1]范思格[1]莫海波[1]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癌中微囊状、拉长、碎片状(microcystic,elongated and fragmented,MELF)浸润模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行x2检验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1例子宫内膜样癌中,14例出现肌层MELF浸润,发生率为27%.MELF浸润病例更倾向于出现鳞状分化、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P<0.05),与患者年龄、黏液分化、肌层浸润深度、腺肌病和术前血CA125、CA199水平无关(P>0.05).子宫内膜样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黏液分化、脉管侵犯及MELF浸润模式相关(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LF浸润模式不是一个有价值的淋巴结转移预测指标(P>0.05).结论 伴有MELF浸润模式的子宫内膜样癌常出现脉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然而MELF浸润模式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其对预后的影响需要更进一步的实验来明确.

摘要

全文链接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