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讨论
商家
资讯
人才
书店
更多
分享
博客
会议
社区
文献
百科
期刊文献
频道首页
/
中外期刊
/
共识指南
/
文献资讯
/
论文基金
首页
>
期刊杂志
>
正文
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生理、病理作用及机制
姚新生(遵义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3);孙万邦(遵义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贵州,遵义,563003);
阅读:1647
临床与病理杂志
;
2002年22卷4
摘要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是至今为止发现的一种最具强烈活性的脂类介质,参与了生殖、哮喘、过敏、炎症、凋亡、肿瘤、休克等多种生理及病理效应;PAF主要和细胞膜上的PAF-受体(PAF-Receptor,PAF-R)结合,通过Ca2+,IP3和Zn2+,NF-κB,TNF,LFA-1,丝氨酸蛋白酶等参与介导生物学反应.
摘要
全文链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微信
我要评论
共
0
条评论
本期排行
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生理、病理作用...
解偶联蛋白及其在基础代谢中的作...
雌激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Caspase-3与肝细胞癌的细胞凋亡
心血管活性肽或其拮抗剂治疗心力...
醛固酮的新认识
凋亡和肝纤维化
条件性厌味
从再狭窄发生的分子机制探讨基因...
白血病细胞耐药与细胞凋亡的研究...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