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杂志 > 正文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VEGF、MVD与影像学对比研究

石群立(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病理科,南京,210002);孟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病理科,南京,210002);周晓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病理科,南京,210002);耿承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医学影像科,南京,210002);陈君坤(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医学影像科,南京,210002);卢光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医学影像科,南京,210002);燕晓雯(

摘要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VEGF表达分布和测量其微血管密度(MVD),旨在提高PCNSL早期诊断率和判断预后,同时为影像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2例PCNSL临床(包括影像学)病理资料分析,同时行VEGF及CD34免疫组化标记,并测量MVD, 以12例胶质瘤作为对照. 结果: 22例PCNSL中单发者17例(占77.27%);多发者4例,共有病灶10处;1例为弥漫浸润型.肿瘤位于脑白质深部者15例(占55.56%)、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者8例、胼胝体者4例.CT示肿瘤为边界清楚的高密度结节或肿块.组织病理学示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少,核大,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淋巴瘤MVD值(21.8±11.6)与恶性胶质瘤组(44.4±16.8)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3.374,P<0.01).VEGF表达无特异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理学基础决定了影像学的特征.血管生成活性的不同,有助于PCNSL与恶性胶质瘤的鉴别, 并对其预后的判断有一定帮助, VEGF可能是恶性肿瘤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但对于鉴别诊断无特异性.

摘要

全文链接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