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病理科,杭州,310003);汤宏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病理科,杭州,310003);李民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病理科,杭州,310003);顾伟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病理科,杭州,310003);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对肾母细胞瘤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术前介入治疗后的肾母细胞瘤与16例术前化疗、17例单纯手术组的肿瘤和20例曾作芯针活检的组织进行病理观察对照研究.对三组各15例组织作TUNEL染色与SP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凋亡和PCNA表达.结果 介入组肿瘤纤维性假包膜厚度平均2.4±0.7 mm,平均坏死面积占肿瘤77.5%,肿瘤内中型血管坏死闭锁率达93.3%,瘤体内均见淡黄色碘油残留及大片泡沫状组织细胞浸润;化疗组纤维性假包膜厚度平均2.1±0.9 mm,平均坏死面积占肿瘤 51.2%.中型血管坏死闭锁率达43.8%.单纯手术组纤维性假包膜厚度平均1.1±0.4mm,平均坏死面积占肿瘤14%,瘤体内未见中型血管坏死及闭锁.介入组术前芯针活检结果与术后瘤体病理比较发现间叶型,术后瘤体坏死相对较少,其余类型坏死均较明显,尤以胚芽型为甚.介入组与单纯手术组相比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凋亡细胞显著增多,但与化疗组相比无差异.结论 术前介入治疗,能使瘤体内血管迅速坏死、闭锁、肿瘤大片坏死,同时伴有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性假包膜形成;肿瘤内碘油长期滞留及泡沫状组织细胞浸润,有利于肿瘤细胞杀灭作用;组织类型与治疗敏感性有关;介入治疗也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凋亡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