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成都铁路中心医院病理科,成都,610081);李饮(成都铁路中心医院病理科,成都,610081);刘都礼(成都铁路中心医院病理科,成都,610081);熊燕(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放射科,成都,610081);朱丹(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放射科,成都,610081);李立(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放射科,成都,610081);
摘要
目的 探讨小肠憩室恶性间质瘤的影像学和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1例小肠憩室恶性间质瘤进行影像学、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男性,33岁.手术标本呈囊实性,与肠腔相通.组织形态镜下瘤细胞主要由梭形和少许上皮样细胞组成.梭形瘤细胞排列呈束状、编织状、栅栏状;上皮样瘤细胞呈小巢片状分布在梭形瘤细胞之间.免疫组化CD117、CD34、S-100、desmin、SMA和NSE均为(+).结论 胃肠间质瘤(GIST)可发生于从食管至肛门的胃肠道全长范围内,但是小肠憩室伴发恶性间质瘤十分罕见,临床症状无特殊规律性,极易误诊,诊断有赖于影像学、临床病理和最具特征的免疫组化检查.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