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杂志 > 正文

胸腺上皮肿瘤分级的临床病理意义

陈岗(市胸科医院病理科);陈文虎(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何卫中(市胸科医院病理科);蒋勇(市胸科医院胸外科);周允中(市胸科医院胸外科);黄偶麟(市胸科医院胸外科);

摘要

目的提出胸腺上皮肿瘤(TET)分级标准,并探讨该分级与WHO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对200例TET采用WHO病理分型和Masaoka临床分期,结合临床治疗和随访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相关性研究并进行了TET分级。结果胸腺瘤A型8例(4. 0%),AB型68例(34.0%),B1型17例(8.5%),B2型39例(19.5%),B3型27例(13.5 %),C型36例(18.0%),其他5例(2.5%)。组织学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01),A和AB型预后好,无一例患者死于肿瘤,B2、B3和C型较差。临床Ⅰ期:96例(48.0%),Ⅱ期:26例(13.0%),Ⅲ期:65例(32.5%),Ⅳ期13例(6.5% )。临床分期与预后的相关性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Ⅲ期和Ⅳ期预后较差。组织学分型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同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组织学分型提示在Ⅰ期、Ⅱ期TET中,B2、B3和C型的预后明显较其他类型差(P<0.001)。根据TET的组织学、临床资料、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情况提出了TET分级的建议:胸腺瘤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统计学分析表明TET分级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相关性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Ⅰ级和Ⅱ级TET在根治术后仅需密切随访,一般不需过度治疗。本组病例中伴重症肌无力30例(15 . 0%),最多见于B2和B3型胸腺瘤。结论 TET的WHO组织学分型可以作为独立的预后指标;T ET的分级有助于病理和临床的统一,可提示临床医师采取合适的治疗策略和正确判断预后。

摘要

全文链接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