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霞(20003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孔蕴毅(20003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戴波(20003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蔡旭(20003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王丽薇(20003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孔今城(复旦大学临床病理诊断中心);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皮肤“消退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009至2012年间原发皮肤“消退性”恶性黑色素瘤8例,总结临床病理、治疗和随访资料.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行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患者年龄40 ~ 69岁(平均58岁),男女比3∶1,发生部位分别为背部4例,足底2例,足趾腹面1例,上臂1例.临床上,6例初始表现为逐渐增大的皮肤黑斑,随后出现局部区域皮损颜色变浅并扩大,最终可呈瘢痕样.2例表现为散在簇状分布多灶黑点黑斑.组织学上,完全消退型3例,其中1例表现为肿瘤样黑变病.广泛消退型5例,消退比例达75% ~ 90%,大部分区域示完全消退期图像,局部区域呈消退进行期改变,Breslow厚度0.5 ~1.0 mm.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淋巴结内转移灶和广泛消退型原发灶内残留的少量黑色素瘤细胞均弥漫强阳性表达S-100蛋白、HMB45和Melan A.吞噬黑色素的组织细胞CD68阳性.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 27个月(中位时间13个月),5例无瘤生存;3例发生远处转移,其中1例带瘤生存,2例死亡.结论 消退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罕见的特殊类型的黑色素瘤,诊断时应综合临床病史和病理学改变.消退≥75%是T1期(Breslow厚度≤1 mm)恶性黑色素瘤预后的一个不利因素,建议行病灶局部广泛切除术同时予以前哨淋巴结活检.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