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凌(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教育部乳腺癌防治重点实验室,300060);范宇(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教育部乳腺癌防治重点实验室,300060);郎荣刚(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教育部乳腺癌防治重点实验室,300060);郭晓静(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病理研究室教育部乳腺癌防治重点实验室,300060);孙玉兰(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
摘要
目的 探讨伴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结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标准及其与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复习1989-2001年间乳腺癌存档切片,按2003年WHO乳腺病理学标准诊断含有IMPC结构的乳腺癌100例,98例获得随访结果.结果 100例具有IMPC结构乳腺癌中,淋巴管侵犯率69%(69/100),淋巴结转移率84.8%(84/99);98例平均随访60.1个月.结果 显示,11.2%(11/98)局部复发(术后平均存活26.4个月),38.8%(38/98)远位转移(术后平均存活36.0个月),36.7%(36/98)死于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59%,10年生存率48%;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均显示有肿瘤家族史及淋巴管侵犯的患者预后差,内分泌治疗可降低患者死亡的风险,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后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结论 伴有IMPC结构的乳腺癌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无论肿瘤中IMPC结构比例占多少都应引起重视,预后与肿瘤家族史、淋巴管侵犯有关,内分泌治疗及个体性化疗可能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