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ilimumab是一种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A4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引起免疫介导肿瘤细胞死亡。常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治疗,很少出现引起肝脏毒性并需停药的情况。本研究旨在描述ipilimumab相关性肝炎的组织学特征和临床进程。6年的病理资料中有11名患者临床疑为ipilimumab相关性肝炎,接受ipilimumab治疗期间出现肝功能检测结果(LFTs)异常,行肝活检,确诊为ipilimumab相关性肝炎。11名患者男性10名,女性1名(中位年龄为5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过1到4倍剂量ipilimumab治疗,之前均无肝脏疾病。其中2名有肥胖症,1名有酗酒史。除1名患者ANA(抗核抗体)滴度有轻微升高外,余所有患者病毒及自身免疫血清学检查阴性。9名患者活检表现为活动性肝炎,呈两种不同的组织学模式:6例表现为全小叶性肝炎,3例表现为三带(中央静脉周围)肝炎。两种模式的炎性浸润成分相同,主要为CD8阳性的T淋巴细胞,混杂组织细胞,散在分布浆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其中7例显示显著的窦组织细胞(活化的Kupffer细胞)浸润,常形成松散的组织细胞团;8例显示中央静脉内皮炎。该9名患者往往ALT、AST和总胆红素明显升高。其余2例不符合上述两种模式:1例显示汇管区炎症伴胆管炎,另1例形态学特征显示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不能区分。停用ipilimumab和免疫抑制剂3个月,所有患者的LFTs异常出现消退或指标明显好转。Ipilimumab可能会加重之前存在的亚临床肝脏疾病,如脂肪肝,所以ipilimumab引起的肝损伤只能通过停用ipilimumab后LFTs恢复正常得以确诊。总的来说,ipilimumab相关性肝炎最常表现为类似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全小叶活动性肝炎。明显的窦组织细胞浸润和伴内皮炎的中央静脉损伤是诊断ipilimumab相关性肝炎的有用组织学线索。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