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肤和一些内脏鳞状细胞癌中可以见到假血管肉瘤样模式,形态学表现像血管肉瘤为其特征。在此,我们描述了7例发生于膀胱的假血管肉瘤样尿路上皮癌。
材料与方法: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范围47-87岁 (中位年龄70岁)。
结果:7例尿路上皮癌呈现假血管肉瘤样形态,3例有鳞状分化,占浸润性肿瘤的35%-85%。组织学上,假血管肉瘤样癌肿瘤细胞黏附性差、溶解,形成假性腔隙,周围包绕以残存肿瘤细胞。假性腔隙内常见分离的退变肿瘤细胞不同程度混有炎细胞。部分完整的尿路上皮癌巢包括不规则的、裂隙样腔隙,肿瘤细胞有拉伸的细胞间桥。肿瘤常有致密胶原基质,多围绕溶解的癌巢。同样的肿瘤细胞失黏附和分离也见于有灶状鳞状细胞分化的3例,而不同于角化不良和角化。7例均有其它非假血管肉瘤样癌成分,如传统的尿路上皮癌(5), 鳞状分化(4),肉瘤样梭形细胞癌(2),小细胞癌(1),微乳头癌(1), 腺管状分化(1)。假血管肉瘤样尿路上皮癌全部弥漫表达CK7 (7/7), 大部分(6/7)表达GATA3, 全部不表达 (0/7)血管相关标记物。没有证据表明凋亡(TUNEL和cleaved caspase-3免疫染色)或黏附分子CD138及e-cadherin丢失可能是导致肿瘤细胞失黏附和分离的原因。全部7例在膀胱切除时为高分期,包括1例pT3a, 2例pT3b, 4例pT4a,3例有盆腔淋巴结受累。具有随访数据的6例表明预后差,总的平均生存期为8.5个月。
结论:总之,我们提出了一种少见类型的膀胱癌,形态学上很像恶性血管形成性肿瘤。我们的系列研究表明膀胱假血管肉瘤样癌形态与膀胱切除术时高肿瘤分期有关,常常混有其它类型侵袭性癌成分,预后差。了解这种模式对于避免误诊很重要,尤其是小的组织标本时。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