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杂志 > 正文

国际妇产科联盟Ⅰ期子宫Müllerian腺肉瘤的预后相关临床病理学特征

王昀[1]刘爱军[1]陈鑫[1]宋欣[1]

摘要

目的 探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Ⅰ期子宫Müllerian腺肉瘤患者的预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05至2017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的子宫Müllerian腺肉瘤15例患者临床资料、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其中12例随访资料完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A(无瘤生存7例)、B(死亡或肿瘤进展5例)两组,比较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A组与B组的患者中位年龄(43岁:56岁)和肿瘤直径(4.3 cm:7.3 cm)比较有一定的差异.A组病例分期均不超过FIGOⅠB期,肉瘤成分以低级别为主(5/7),少见出血坏死(1/7),少数病例伴肉瘤成分过度生长(SO).B组则无FIGOⅠA期病例,多见高级别肉瘤成分(3/5)、出血坏死(3/5)及SO(4/5).A组肉瘤细胞大多数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 CD10(均为6/7),Ki-67阳性指数大多≤20%(5/7);B组则多数不表达 ER、PR(均3/5),CD10虽多数表达但范围明显减少,Ki-67阳性指数大多≥30%(4/5).结论 Müllerian腺肉瘤大多呈低度恶性临床经过,预后不良与分期较晚可能相关.对于FIGOⅠ期患者,不良预后可能与SO,高级别肉瘤形态,深肌层浸润,CD10、ER和PR表达降低或缺失,Ki-67阳性指数增高(≥30%)及出血坏死有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基础上多中心发生者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分期.

摘要

全文链接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