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杂志 > 正文

胃原发中度危险性胃肠道间质瘤36例临床病理观察

陈兰花(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广东江门,529030);肖宁新(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广东江门,529030);李荣岗(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广东江门,529030);

摘要

目的:探讨胃原发的中度危险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改组患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胃原发中度危险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6例患者年龄21~69岁,平均55岁,男女比例为0.64。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及黑便。发生在胃体部28例,胃底部5例,胃窦部3例,肿瘤大小平均7.5 cm (2.5~10 cm)。组织学表现为中等密集的肿瘤细胞流水样或弥漫分布,肿瘤细胞梭形或上皮样或二者混合,核分裂象平均4.8/50HPF(2~10/50HP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PDGFRA、DOG-1、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88.9%、80.6%和97.2%,Ki67指数平均为6.5%(2%~8%)。随访时间8~50个月,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88.9%、83.3%,3例死于肿瘤复发、2例死于转移、1例死于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5例c-kit基因11外显子检测阳性的患者中8例术后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其预后好于未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原发中度危险性GIST确诊需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c-kit基因检测阳性的患者手术后辅助伊马替尼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摘要

全文链接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