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刚(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2);邓宇斌(中山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广州,510080);赵晓娟(北京航天总医院眼科,北京,100076);蔡辉(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2);王丽宁(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2);张新鹏(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病理科,北京,100022);
摘要
目的 体外定向诱导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方法 抽取2~3岁龄雄性恒河猴髂骨骨髓,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核细胞层进行贴壁培养,获取原代(P0)猴BMSCs后进行传代培养,并进行多向分化能力鉴定.分别取第3代(P3)、第5代(P5)、第8代(P8)猴BMSCs,实验组加入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培养液,对照组加入常规培养液.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诱导3周后行油红O染色,计算脂肪细胞分化率,并比较不同代次之间脂肪细胞分化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实验抽取的猴骨髓单核细胞具有成脂及成骨分化能力,从而表明其为多能性干细胞.成脂诱导分化培养后第5天,实验组即可观察到少数细胞胞质内出现脂滴,随后胞质内脂滴数量、大小及含脂滴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约3周时达到高峰,随后诱导细胞迅速出现死亡;油红O染色示脂滴呈橙红色;脂肪细胞分化率:P3(48.3±10.0)%,P5(58.7±5.3)%,P8(68.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见脂滴形成,油红O染色呈阴性.结论 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培养液可以在体外将猴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脂肪细胞分化率随着传代次数增加而增加.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