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间皮瘤是一种罕见的癌症,它起源于胸膜腔的间皮细胞。腹膜腔和盆腔的间皮瘤相对少见。多数胸膜间皮瘤发生于有石棉接触史的病人,腹膜间皮瘤和暴露于石棉以及潜在致癌因子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这提示造成恶性腹膜间皮瘤的基因改变可能不同于胸膜间皮瘤。由于没有靶向治疗,目前可选择的恶性间皮瘤治疗方法还很有限。为了更好的理解恶性腹膜间皮瘤的分子学发病机制,我们测序了13个患有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的510个癌症相关基因。最常见的基因突变是BAP1基因的等位基因失活,9/13例,另外有2例BAP1单等位基因丢失。全部的11例免疫组化均显示核染色阴性,2例没有BAP1基因突变的病例、42例组织学类似腹膜的标本(8例多房性腹膜包涵囊肿,6例分化良好的乳头状腹膜间皮瘤,16例腺瘤样瘤,12例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均显示了完整的BAP1核着色阳性。恶性腹膜间皮瘤其它常见突变的基因包括NF2 (3/13),SETD2 (2/13)和 DDX3X (2/13)。尽管胸膜间皮瘤的这些基因也经常发生突变,但是同腹膜间皮瘤的突变频率截然不同,后者BAP1的突变频率将近85%而前者仅为20-30%。总之,这些研究证明了表观遗传修改因子——包括BAP1、SETD2和DDX3X——在间皮瘤发生中的重要性,并提示了靶向治疗的可能。
共0条评论